首頁>熱點 >
首都體育館兩小時實現“冰冰轉換” “最快的冰”蘊藏哪些黑科技 2022-02-08 09:33:34  來源:北京商報

2月7日晚,在2022北京冬奧會短道速滑男子1000米決賽中,任子威以1分26秒768的成績?yōu)橹袊爦Z得金牌,李文龍奪得銀牌。同一天,北京冬奧會速度滑冰女子1500米決賽在被稱為“冰絲帶”的國家速滑館舉行,荷蘭選手維斯特以1分53秒28的成績奪得冠軍,并創(chuàng)造了新的奧運會紀錄。這也是北京冬奧會在“冰絲帶”誕生的第三個奧運會紀錄,“最快的冰”名不虛傳。兩個場館,不同的冰面,卻都包含著無限的科技內核。

新華社

首都體育館兩小時實現“冰冰轉換”

首都體育館身負兩項賽事,從花樣滑冰冰面轉換成短道速滑冰面,成功實現“最美的冰”到“最快的冰”轉化。

轉場前后,有的變化很直觀——花滑的防護墊比短道薄,裁判臺比短道長,還設有花童坐席、等分席;短道的攝影記者席位主要在彎道方向,花滑在主席臺方向。

也有的變化觀眾看不到——花滑需要軟糯的冰面保證起跳,短道需要脆硬的冰面助力提速,冰溫分別為零下3-5攝氏度、零下7-8攝氏度。

據了解,花樣滑冰和短道速滑對冰面有著不同的要求,花樣滑冰要求冰面厚一些,短道速滑要求冰面薄一些,花樣滑冰要求冰面軟一些,短道速滑要求冰面硬一些。

兩小時能做到“冰冰轉換”轉換已屬不易,然而有些時候,因運動員訓練和比賽需求,留給“冰冰轉換”的時間僅為一個半小時。中建八局冬奧首體永久設施保障組綜合負責人劉博表示,在這一個半小時內完成制冰系統(tǒng)轉換,需要調整制冰機組數值,專人監(jiān)控冰面?zhèn)骰氐膶崟r溫度,同時要保證制冰系統(tǒng)、融冰系統(tǒng),自動控制系統(tǒng)、純水制備系統(tǒng)等正常運行。

“冰絲帶”多項技術造就“最快的冰”

“速滑場館一定要為運動員出成績提供最好的條件,我們把‘最快的冰’作為最重要目標。”國家速滑館智慧場館建設和應用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應用項目負責人李久林曾談道。

造就“最快的冰”的因素很多,其中有一個最重要因素就是冰面的質量和溫差。李久林表示,團隊圍繞“最快的冰”和綠色低碳目標,在重點研發(fā)計劃支持下,創(chuàng)新了二氧化碳跨臨界直冷制冰系統(tǒng),這套制冰系統(tǒng)不但將節(jié)能環(huán)保GWP值(全球變暖潛能值)由最初的將近4000降為1,同時還能控制冰溫。

此外,團隊通過激光掃描跟BIM模型進行比對,檢驗、保證冰場下12萬米不銹鋼制冰管道處于精準位置,保證冰溫均勻。為保證冰板混凝土平整度,采用激光測量技術,使1.2萬平方米冰場平整度偏差從原來5毫米驗收標準最終達到最大不超過3毫米。

李久林表示,團隊對風速、濕度等一系列因素進行管控,包括基于數字孿生場館室內環(huán)境的精細調控,所有這些都為運動員創(chuàng)造最好的成績、打造“最快的冰”作出貢獻。

(北京商報綜合報道)

關鍵詞: 蘊藏科技 首都體育館 冰冰轉換 黑科技

相關閱讀:
熱點
圖片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