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熱點 >
上海市民藝術夜校開課了 引專業(yè)課程 用藝術解壓 2021-04-13 16:05:56  來源:新民晚報

春雨稍歇,暮色尚未完全覆蓋住天際,年齡不一的“學生”們就背著琴、提著鼓、帶著筆和顏料,從城市的四面八方趕到了燈火通明的上海群眾藝術館。昨晚,是火上“熱搜”的市民藝術夜校春季課程的開班第一課,此前五大校區(qū)46門課程近1200個名額,5分鐘內被一搶而空。

引專業(yè)課程

 

今年新開設的課程有光影美術課、口琴課和巴揚琴課。光影美術課的師生早早就支起了畫架,擺開了架勢。這堂課由群藝館聯合巴塞當代美術館策劃,現場館長徐楊洋還帶來了幾幅館藏作品。2014年從美國回來的她一直在從事公共藝術教育,在這次的課程中,她將影像、講解和實踐融為一體,通過欣賞抽象畫、了解藝術家生平和背后故事等方式,帶領學員們走進看似小眾的當代藝術。“美術館其實并沒有大家想象的高冷,我們希望通過和群藝館的合作,吸引更多普通人走進美術館、走近當代藝術。”

兩節(jié)課出一幅作品,是光影課上老師的要求,學員在結業(yè)之后也會有靜態(tài)作品展示,希望這種方式能給普通人帶來更多展現自己才華的機會。像這樣的業(yè)余美術課程,有了一定的“作業(yè)”壓力,工作之余的學員們才不會因為忙碌而漸漸荒廢學業(yè),任由一幅半成品積灰,壓力帶來的是完成作業(yè)的動力。

市民夜校項目負責人楊玲芝透露,這是市民藝術夜校第一次嘗試與專業(yè)美術館合作開設課程:“以前我們更多是和社會教育機構合作。現在有包括朱宗慶打擊樂團、上海阿卡貝拉中心等越來越多細分領域的專業(yè)機構找到我們,為我們開設更多熱門、豐富的專業(yè)課程,提供了很好的途徑。”

用藝術解壓

走進非洲鼓的課堂,會忍不住驚訝于這門乍聽之下與力量相關的課程,來的20位學員中居然只有一位男生。任課老師祝賀笑著解釋:“鼓嘛,最初就是由女性創(chuàng)造出來的,是勞動節(jié)奏,部落居民用鼓點展現洗衣、耕地等勞作場景。”

年輕的任課老師祝賀對于市民藝術夜校而言卻已經是一位“老教師”了,三年多的任教經驗讓他用非洲鼓的激情奔放和活力陽光,把這些從50后到90后、年齡跨度40余年的學員凝聚在一起。

學員多為工作繁忙的白領,有希望能與學習樂器的孩子組成樂隊一起玩耍的全職媽媽,也有對陌生的打擊樂懷著無限好奇心的中年人,還有曾經在撒哈拉沙漠的星空下被當地人鼓點迷住的文藝女青年。他們談及學習打鼓的最大原動力,是為了釋放來自各方的壓力。打得好不好又有什么關系,當鼓手的肌膚與鼓面相撞擊,感受著從掌心到指尖的肌肉微妙的顫動,注意力被聲聲純粹又飽滿的鼓點牽引,鼓手會情不自禁地半闔上雙眼,內心充盈無限的喜悅。

在眾多樂器中,起源于西非部落的非洲鼓屬于曼丁文化中的代表性樂器,是樂器中上手比較快的一種,哪怕學習者對樂理一竅不通,一堂課下來,也能打得渾身發(fā)熱,酣暢淋漓。在夜校學習期間,免不了有學員或因家事或因工作出差,缺席幾節(jié)課,但非洲鼓的學習課程即使中斷幾次后再加入,也可以沒有障礙地順利進行下去,融入集體的強烈節(jié)奏中,鮮有斷層感。

學員在市民夜校非洲鼓的一期12次課程結束后,至少可以打出一首完整的曲子。班里有幾位跟了祝賀好幾期的老學員,對他們來說,一次次的學習,就是為了在飛揚的鼓點中,精神亦隨之飛揚。

關鍵詞: 上海市民藝術夜校

相關閱讀:
熱點
圖片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