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熱點 >
考完之后才開始琢磨志愿?已經晚了 2020-07-24 10:17:44  來源:中國青年報

填報志愿那些坑 最好別踩到

最為關鍵的是,這個專業(yè)適合學生本人嗎?能夠愉快地畢業(yè)嗎?愿意長久地在這個專業(yè)深入學習、有所建樹嗎?

特殊年份的高考落下帷幕,緊張了好幾年的同學、老師和家長們終于可以松口氣了。不過我們馬上面臨另一件人生大事——填報志愿。志愿會把我們帶向不同的城市、大學,和不同的專業(yè),開啟迥然各異的人生道路。有一種說法甚至稱“三分考,七分報”,從一個側面強調了報志愿的重要性。

作為研究青少年生涯輔導多年的業(yè)內老師,我想提醒大家注意幾個填報志愿常見的坑,盡量別踩到。

考完之后才開始琢磨志愿

很多人會說,不就是應該考完,甚至是分數出來之后才考慮報志愿嗎?其實“志愿”這個事情,真的應該從高一甚至是初中就開始想。

李思是2019年浙江省高考考生,考分是597分。2016年他的選考科目是生物、地理、歷史?;叵肫甬敵醺咧羞x擇科目的時候,李思根本沒把選科和未來學什么專業(yè)聯(lián)系到一起,就是簡單地認為選自己的優(yōu)勢學科就好了。

高考時,李思的三門選考科目也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分別是91、88、85。但在報考專業(yè)時發(fā)現,他想要報考計算機類,而計算機類的專業(yè),很多學校要求的是物理或技術學科……最后,他只能根據分數填了一些與自己科目匹配的專業(yè),最終被一所傳播學院校的廣告專業(yè)錄取。

努力了3年,最終卻沒能進入心儀的專業(yè)。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是,同學選科是在高一,而高考結束之后才填報志愿,這中間有兩年的時間差,前面選科時考慮不周全,而真正作專業(yè)選擇的時候,這個問題才暴露出來。

很多成年人認為,一個中學生,距離專業(yè)、職業(yè)生活遠著呢,用不著想這回事。其實,現在新高考改革目的之一就是把原來在大學才作的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前置到高中,從高一選科時,就應該有所籌劃了。到了大學即使發(fā)現自己選了不適合自己的專業(yè),調整起來也頗不易。而且,大學的專業(yè)會對高中的選科有所限制,比如,很多大學的心理學專業(yè)要求學生必須在高中學過物理或者生物,如果你不知道這個信息,想要報考時才發(fā)現,豈不太晚?

如今從學生考完到出分,到最后提交志愿表格,差不多兩三周的時間,這么短的時間內,要考慮的因素非常多。且不說既要考慮孩子的興趣,能力、價值觀這些本來就很模糊的因素,還要根據成績和排名情況,從600多座城市、2800多所大學、500多個專業(yè)當中作出選擇,其中專業(yè)的熱門程度、報考人數多少,未來的就業(yè)情況,發(fā)展路徑等關鍵信息也是紛繁復雜,變化多端。

當信息過載大腦處理不了的時候,我們最容易做出的反應就是“病急亂投醫(yī)”“拍腦袋”“憑感覺”。想想看,我們今天面臨的人生當中的很多坑,很多后悔,哪一個不是多年前的沖動,當時思慮不周帶來的?難怪有人感嘆填報志愿就像一場賭博。

如何才能減少“賭”的成分,更多了解自己手里的牌,甚至是對手的底牌,作好決策呢?那就是從長計議。

其實在國外,例如芬蘭和美國等生涯教育領先的國家,孩子們從小學開始就上“職業(yè)輔導課”,學會觀察和了解身邊出現的各種行業(yè),中學階段還有很多實踐體驗的活動。如今國內也有一些中學響應國家“生涯教育要趁早”的號召,開展了很多有益的活動,這樣學生們很早就知道自己的發(fā)展方向,知道自己所熱愛的專業(yè)、方向,都有哪些大學可以選,甚至知道這個專業(yè)學完了之后,未來可以做什么職業(yè),這樣就不會在填報志愿時一臉迷茫了。

追捧熱門

這里的熱門包括追熱門專業(yè)、熱門學校、熱門城市。就像是我們去商場購物,一看到有個地方在排隊,在搞“限時選購”,我們就很容易頭腦發(fā)熱,買了一堆不適合自己的東西回家。由于是在短時間內作決策,我們容易受到表面信息、片面信息的影響,作出并不適合的選擇。

有人說:“追熱門專業(yè)就像是追校花,成為炮灰的可能性大”,這個比喻可能有點不恰當,卻十分形象。我們常常說,社會潮流“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但如今迅猛的發(fā)展節(jié)奏,使變化常常是“三年河東,三年河西”,報考時的熱門專業(yè),等畢業(yè)時不一定還是熱門。最為關鍵的是,這個專業(yè)適合學生本人嗎?能夠愉快地畢業(yè)嗎?愿意長久地在這個專業(yè)深入學習、有所建樹嗎?

熱門學校牌子響當當,校友資源也厲害,這些確實會讓你在畢業(yè)找工作時占據優(yōu)勢。但是,好學校對分數要求高,如果分數排名不靠前,很可能無法如愿進入相應的專業(yè),而是被調劑到一些未知的,甚至是非常冷門的專業(yè)去。

網上曾熱議的學生周浩就是這樣。他從小就喜歡搗鼓機械,拆裝組件,填報志愿時,他很想報考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但是父母老師都覺得,他擁有660多的高分,不報北大太可惜了。于是在周圍人的影響下,周浩最終去了北大的生命科學學院。生命科學本身很有發(fā)展前景,但是這個學科側重于微觀和理論分析,周浩對這些根本不來電。專業(yè)課程沒興趣,學術研究又搞不來,周浩面臨著各種迷茫。

在嘗試了輔修、轉專業(yè)、休學的各種折騰之后,他最后轉學去了北京工業(yè)技術學院。從北大的高材生轉學到技工學校,這個選擇讓他一下子成為網紅學生。而在北京工業(yè)技術學院,周浩找回了昔日的熱情,也找到了屬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在2014年的第六屆全國數控技能大賽上,他一舉奪得冠軍,畢業(yè)后留校任教,在2018年的首屆全國技工院校教師職業(yè)能力大賽中,周浩代表學校獲得了機械類比賽一等獎。談到當初的選擇,他自己說:“毫不后悔,很慶幸!”如果早知道這樣的結局,周浩當初的選擇應該有很大不同吧!

總體來講,學生選擇合適的專業(yè),有利于進入熱愛的職業(yè)方向,也不會浪費寶貴的大學學習時間,而熱愛自己的職業(yè)方向,有助于獲得事業(yè)的進步和成就,不斷積累行業(yè)資源。從長遠來看,實際工作當中的能力和成就,才是影響一個人未來發(fā)展的關鍵因素,而不是剛畢業(yè)時學校的牌子這個“敲門磚”。

上大學的城市往往會成為大學生們的“第二故鄉(xiāng)”。熱門城市視野寬,就業(yè)機會多,當然很好,但是越熱門的城市,“城市病”也相對嚴重。所以才有一部分上班族“逃離北上廣”,尋求到二三線城市發(fā)展。在此只是想提醒,不要只看到熱門城市的“熱”,也要看到另外一面的代價。

選專業(yè)全靠猜

有關職業(yè)、專業(yè)方面的知識很復雜,作為普通人,我們很少能夠摸清每個專業(yè)到底是做什么的,有時也不容易從名稱上作判斷。

以我為例,當別人聽說我是學心理學的,經常會問我三大終極問題,第一,你知道我心里在想什么嗎?第二,你會催眠、算命、懂星座嗎?第三,那你看看我正常不?給我做個咨詢吧!信息時代,資訊如此發(fā)達,但這些問題還是會令人哭笑不得。

其實,心理學的就業(yè)面非常廣泛,心理咨詢只是心理學中的一個方向,并且不占多數。也有很多心理學畢業(yè)生去了公司,做人力資源管理、用戶體驗研究、市場調查與研究,還有可能去司法部門從事跟犯罪心理學相關的工作,而我的很多博士同門都在教育考試、人員選拔領域內工作。

類似的專業(yè)誤解還有很多,很多人分不清教育技術和教育學,其實一個是工科,一個是文科。也有人分不清計算技術和計算機技術,一個是理科,一個是工科。

就算是同樣的專業(yè)名稱在不同的學校,學習的內容和未來的發(fā)展方向也可能有很大差異。比如,材料工程專業(yè),哈工大材料工程專業(yè)既有金屬材料,還有高分子材料和復合材料;天津工業(yè)大學的材料工程更多研究紡織材料;浙江理工大學的材料工程主要研究絲綢材料……

所以,怎么避開這個“猜”的坑?學生在看專業(yè)的時候,一定要詳細了解專業(yè)的內涵、學校在這個專業(yè)上的特色是什么。要問這么多信息怎么處理得完?這里就又回到了我們之前提到的第一個坑,早著手,從長計議,多探索就可以盡量避免。

當然,還有一些其他需要避開的坑,比如孩子只負責學習,父母負責填報志愿;比如平行志愿隨便填、沒風險等,這些做法都不太理性。

所以我們來總結下吧:

第一,從長計議,早做準備,生涯教育和規(guī)劃不妨從高一開始。

第二,多體驗,多探索,青少年的“大學志愿”是“慢慢填寫”的過程。

第三,了解越多,信息越充分,決策才有更理性的基礎。

(作者為北京師范大學珠海分校教育學院副教授)

關鍵詞: 考完之后才開始琢磨志愿

相關閱讀:
熱點
圖片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