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熱點 >
筑牢公民個人信息安全防護墻 2019-08-22 10:29:54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移動APP強制授權、過度索權、超范圍收集個人信息的現象大量存在,違法違規(guī)使用個人信息的問題十分突出

日前有媒體報道,2019年上半年,國家互聯網應急中心累計協(xié)調國內177家提供移動應用程序下載服務的平臺,下架1190個移動互聯網惡意程序。同時,該中心還在監(jiān)測中發(fā)現,在目前下載量較大的千余款移動APP中,每款應用平均收集20項個人信息和設備信息,大量APP存在探測其他APP或讀寫用戶設備文件等異常行為,對用戶的個人信息安全造成潛在威脅。

隨著移動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fā)展,從社交到出行、從辦公到娛樂,APP已經應用在了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移動互聯網終端應用成為互聯網用戶上網的首要入口和互聯網信息服務的主要形式,這意味著APP的用戶安全不僅關乎個人權利的保護,更成為社會公共利益的一部分。

在圍繞APP產生的各種問題中,“越界”搜集用戶個人信息的關注度始終居高不下。據統(tǒng)計,我國境內應用商店數量已超過200家,上架應用近500萬款,下載總量超過萬億次,發(fā)展勢頭迅猛。然而,移動APP強制授權、過度索權、超范圍收集個人信息的現象大量存在,違法違規(guī)使用個人信息的問題十分突出。用戶數據問題之所以常常會牽動輿論神經,不僅僅因為數據商業(yè)化運用帶來的“大數據殺熟”等問題,更在于一旦出現數據泄露,這些信息往往會為電信詐騙、敲詐勒索、惡意賬號注冊等犯罪提供“精準制導”。

數字經濟時代,以APP安全為代表的網絡安全關系到個體層面的隱私保護,產業(yè)層面的科技競爭、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以及國家層面的數據安全和全球數字競爭力。網絡安全政策既要注重保護用戶個人權利,也要鼓勵全社會充分、合理地使用數據,提升公眾對科技和數字經濟的信心。

今年以來,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會同有關行業(yè)主管部門研究起草了《數據安全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兒童個人信息網絡保護規(guī)定(征求意見稿)》等一系列規(guī)定,面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而在治理層面,公安部、工信部、網信辦等部門也在形成治理合力,公安部等部門持續(xù)開展打擊整治網絡侵犯公民個人信息安全的“凈網”專項行動,有力筑牢公民個人信息安全防護墻。

當移動互聯網為經濟社會發(fā)展提供強大驅動力時,也給社會治理帶來了新的挑戰(zhàn)。對于創(chuàng)新發(fā)展中出現的這些新問題,我們應當在治理中充分遵循“包容審慎”的原則,讓其在規(guī)范中發(fā)展、在發(fā)展中規(guī)范。

關鍵詞: 個人信息安全

相關閱讀:
熱點
圖片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