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熱點 >
李訥,作為毛澤東的女兒為什么不姓毛? 2019-08-20 16:29:59  來源:東北新聞網
毛澤東與李訥在北戴河
毛澤東與李訥在北戴河

  毛澤東當年給李訥取名字,典出《論語·里仁》:“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第一次婚姻給李訥留下了沉重的精神創(chuàng)傷,第二次婚姻給她帶來深深的慰藉。

李訥——毛澤東和江青的女兒,1940年8月生于延安。60年代曾被稱為“紅色公主”,27歲即出任《解放軍報》總編輯。李訥寬額方臉,酷似乃父;而眼神和嘴巴,又像其母,長得很清秀。毛澤東轉戰(zhàn)陜北的時候,化名李得勝,江青過去的姓名,叫李云鶴,所以李訥也姓李。李訥性格,沉穩(wěn)而內向,從小只愛讀書,話語不多,倒是應驗了她名字的內涵。

解放戰(zhàn)爭時期,李訥只能在馬背上讀書識字,直到1948年春天,中共中央機關在進駐河北省平山縣西柏坡村以后,她才有機會進入一所簡易小學。到北京以后,李訥插班到北京西郊的干部子弟學校——育英學校,后來又成為北京師范大學附中學生。由于受父親毛澤東的熏陶,李訥非常喜歡讀書,對中國的歷史和古典文學等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她的閨房里,完全是一個書的世界。

李訥的住所與毛澤東的宅院僅一墻相隔,是座樸素的小院,她只占用一間屋子。一進門,先看到的是一排排的書架,奇怪的是這些書架擺法并不像一般家庭一樣靠墻而立,而是像圖書館藏書室那樣占據了房間的大半個空間,只是在一個小角落里放著一張小木床,以及桌椅等幾樣簡單的家家具。什么沙發(fā),什么地毯,

什么衣柜穿衣鏡,什么裝飾擺設……統(tǒng)統(tǒng)沒有。她在中南海大食堂搭伙,父母不召喚,她不過去吃飯,有時趕不上開飯就啃燒餅,除了書以外,她的生活非常簡單。

李訥也愛美,可是她自己,從來不穿花衣服,不穿裙子,不梳辮子,不允許自己渾身上下有任何一點色彩和美麗。據陶斯亮回憶,有一年在北戴河,去看望李訥,李訥去見毛澤東。毛澤東望望陶斯亮的花裙子,對李訥說:“你看亮亮穿得多漂亮啊!你為什么不也穿花一點呢?”但是李訥始終不肯脫下她的藍制服,一輩子將自己裹在灰暗之中。也就是這次,李訥指著墻上并列掛著的列寧和毛澤東的像,對陶斯亮說:“列寧一看就非常精明,而爸爸一看就很有海量。”這是陶斯亮第一次體會到李訥對父親的崇拜。

關鍵詞: 李訥

相關閱讀:
熱點
圖片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