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熱點 >
暗含不良信息泛濫 2019-06-06 09:39:07  來源:中國青年報

移動互聯網時代,借助“互聯網+”浪潮,我國在線教育機構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大量面向中小學生的學習教育類App也隨之進入移動應用程序市場,被不少學生及家長安裝和使用。學習教育類App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課程、題庫等教學資源并制訂了個性化的學習方案,在輔助教育教學、助益學生學習方面發(fā)揮了積極作用,被稱為一塊可以改變孩子命運的“屏幕”。然而,由于非法利益誘惑、企業(yè)自律意識薄弱、主管部門監(jiān)管不嚴等原因,導致學習教育類App野蠻生長,提供的內容良莠不齊,“屏幕”背后亂象叢生。今年年初,新聞媒體屢屢曝光以中小學生為受眾的“作業(yè)狗”“互動作業(yè)”“口袋老師”等多款學習教育類App充斥著色情低俗圖像、暴力游戲廣告、網絡虛假信息、價值觀扭曲言論等不良內容,借此引誘未成年用戶注意,爭奪數據流量和商業(yè)利益,此類行為嚴重侵害了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

團中央權益部與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聯合發(fā)布的《2018年全國未成年人互聯網使用情況研究報告》顯示,截至2018年7月,我國未成年人網民數量達到1.69億,未成年人的互聯網普及率達93.7%。未成年人已成為網絡空間最活躍的群體,而以萬物互聯、智能匹配、個性化訂制信息為特征的Web3.0時代對未成年人的影響也在日益加深。東南大學“護航‘網生代’——Web3.0時代未成年人網絡權益軟性保護路徑研究”項目組通過對未成年人遭受不良信息侵害問題進行持續(xù)跟蹤調查研究發(fā)現,隨著互聯網在我國的發(fā)展以及移動上網終端的普及,網絡不良信息已成為影響未成年人網絡安全的主要隱患之一,有58.7%的被調查未成年人表示曾在上網過程中接觸到色情、暴力、詐騙、賭博、吸毒等違法信息,其中在小學階段首次接觸網絡不良信息的占比47.1%。正處于價值觀形成關鍵時期的未成年人普遍心智尚未成熟、社會經驗不足、辨識與自控能力較弱但模仿學習能力強,網絡不良信息所宣揚的錯誤導向會引起未成年人的獵奇心理與模仿行為,影響未成年人的價值判斷,甚至誘發(fā)未成年人誤入歧途而走上違法犯罪道路。近日,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中國少年兒童發(fā)展服務中心等多家單位聯合發(fā)布的《青少年藍皮書:中國未成年人互聯網運用報告(2019)》顯示,超過七成的未成年犯在實施犯罪行為以前曾接觸過暴力、色情等網絡不良信息,有41.1%的未成年犯認為自己犯罪是受網絡不良信息的影響。

面對學習教育類App暗含不良信息泛濫成災的亂象,網信、教育、掃黃打非等部門加大監(jiān)管力度,開展針對學習教育類App的專項整治行動,加強對移動應用程序信息服務內容的巡查,約談或處罰推送不良信息的程序運營方,清理下架違法違規(guī)情況嚴重的應用程序。運動式的專項治理行動在規(guī)范在線教育市場經營秩序方面初見成效,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學習教育類App推送不良信息蔓延的態(tài)勢。

然而,建章立制才是深化網絡空間綜合治理、預防未成人遭受網絡不良信息侵害的治本之策。防范不良信息傳播、保障未成年人網絡安全是在線教育企業(yè)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和社會責任。為防止傳播不良信息的學習教育類App改頭換面后死灰復燃,有必要建立黑名單制度,并實行動態(tài)管理,將保護未成年人網絡權益、預防未成人犯罪的關口前移,做到防患于未然。

黑名單制度要求所有學習教育類App上架前均要接受主管部門的審查,審查通過的,予以核準上架;在日常運營過程中,App若被用戶投訴或者舉報包含不良信息,經通知后仍未采取措施刪除、屏蔽且查證屬實的,由主管部門約談程序運營方,責令限期改正;若程序運營方提請審查時提供的申報材料、測試樣品存在弄虛作假的,或在運營期間故意制作、傳播不良信息影響惡劣的,或同一個App因違規(guī)被主管部門約談兩次以上的,直接將其列入黑名單,依法責令App下架、注銷和停止服務且兩年內不再接受該程序運營方新開發(fā)的學習教育類App的申報。此外,將列入黑名單的學習教育類App在主管部門的門戶網站上予以公示,定期更新名單,接受公眾查詢和監(jiān)督。

學習教育類App黑名單制度旨在為網絡服務提供者劃定必須遵守的底線和行為準則,通過加強對學習教育類App的政府監(jiān)管和社會監(jiān)督,引導在線教育企業(yè)樹立合規(guī)理念,增強自律意識,自覺規(guī)范經營行為,特別是運用機器深度學習、關鍵字標簽歸納等技術及時擴充禁止推送事項數據庫,過濾層出不窮的訂制化不良信息,保護未成年人上網安全,為中小學生守護一片學習的凈土。黑名單制度設立的用戶舉報渠道是以社會自主反饋制約網絡服務提供者的違法行為,有利于培養(yǎng)未成年人自主辨別不良信息的能力,促使越來越多的未成年人從單純被屏蔽、被保護的對象轉變?yōu)橹鲃訁⑴c不良信息治理的監(jiān)督者,形成預防未成年人接觸不良信息的良性循環(huán)機制。

網絡空間是億萬民眾共同的精神家園,更是“網生代”未成年人放飛夢想、健康成長的樂土。建立學習教育類App黑名單制度是新時代加強互聯網內容建設的重要載體,有利于為未成年人健康成長提供安全的網絡生態(tài)保障。當前我國正在研究制定的《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應當考慮將學習教育類App黑名單制度納入其中,預防和治理隱藏在未成年人身邊的網絡侵害風險。

關鍵詞: 教育類App

相關閱讀:
熱點
圖片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