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
你是如何做到工作學習兩耽誤的? 2021-11-04 16:53:31  來源:36氪

前言

我這幾年遇到了不少同學,很努力,但無論是工作表現,還是學習效果,都不如意。

可以這么說,拼命努力之后,工作和學習都耽誤了。

這么讓人出乎意料的結果,他們是如何做到的呢?

我認真總結了下,發(fā)現他們有三類共同特征:

◆ 拼命學很多東西

◆急于求成

◆安排滿滿當當

比如,有個同學在備考CPA的同時,還報名MBA的學習,又為了將來創(chuàng)業(yè)的考慮,到處參加各種營銷提能班、股權設計班、團隊管理班。

每周從周一到周日,安排得滿滿當當。

人是累得夠嗆,但最后,工作是工作沒做好,考試是考試沒通過,學習是一個沒學會。

在這種錯誤的努力方式之下,工作和學習都耽誤,也就不足為奇了。

現在問題知道了,那我們有什么辦法來解決呢?

方法不但有,還很輕松簡單,只要讓自己變懶點、變閑點,做到下面三點就行:

1、為用而學

2、敢于放慢

3、舍得留白

01為用而學

拼命學很多東西,之所以會導致工作與學習兩耽誤,根源是資源錯配。

本該用來做更有價值事情的資源被占用了,導致你時間和精力花了,卻沒有相應的受益,甚至還造成了機會成本的損失。

比如,一個做英語外貿的同學,因為受限于英語口語的限制,雖然銷售業(yè)績不錯,但遲遲升不上外貿經理。

雖然她自己也非常清楚這是自己最大的限制,但就是沒法投入足夠的時間來攻克口語。

因為她為了怕落伍,報了很多其它學習的內容,比如武志紅的心理學課程,寫作訓練營,時間管理行動營,理財小白營等等。

結果,她雖然每天很努力,從早到尾忙忙碌碌地學這個學那個,但沒一個內容能真正用得上,工作瓶頸依舊,卡在外貿銷售員的職位上不去。

但如果她將學習這些課程的時間和精力,用在英語口語練習上,早就晉升突破瓶頸了。

因此,解決資源錯配最好的方法就是:減少學習內容,為用而學。

這么做有兩個好處:

1、能真正學會學透

2、工作與學習不沖突

▼ 1、能夠真正學會學透

少即是多。

學的內容少了,在某一個學習上能投入的時間和精力也就更多了。

同樣是學習,每周花7個小時練習英語口語、寫作、時間管理、理財,和每周花7個小時練習口語,最后的學習效果肯定是不可同日而語的。

而且學習的內容還是針對工作需要來的,這就意味著不只是學習時在練習,工作時也同樣在練習。

還以英語口語學習為例。

因為自己工作外花更多時間練過了,也就更敢在工作里與外國客戶開口交談了,這就進一步提高自己口語練習的強度和效果了。

▼2、工作與學習不沖突

從工作需要出發(fā)優(yōu)先選擇學習的內容,意味著學習就是工作,工作就是學習。

如果你還能更進一步,做到下面兩點,工作與學習合二為一的效果就更好了。

1)流程化應用

假如你是公司的一名大客戶銷售,你就可以在學習時就優(yōu)先將銷售方法論的各個步驟給梳理出來。

在工作中實際面向客戶時,就對照著這個方法論一步步來做,這樣學習成果直接就驅動工作了。

2)過程中沉淀

在工作中,每對照銷售方法論執(zhí)行一步,就基于執(zhí)行后客戶的反饋效果,對方法論里的內容做修正。

這種做法,工作就是學習,而且是比課堂學習更深刻、更實操的學習。

因此,只要你做到為用而學,就再也不用在學習時,焦慮工作沒做完;在工作時,又焦慮沒時間學習了。

其實,拼命學很多東西對一個人而言并不難,敢于集中精力,全神貫注于一項工作或一個學習才是更難的。

首先這需要你有足夠的勇氣,要敢于決定真正該做和真正先做的工作。

其次這需要你耐得住折磨,直面深層學習和應用的痛苦。

在最需要攻克的難關上投入很少,而將時間平均用力在更多的新東西的學習上,本質上是一種潛意識里的逃避行為。

這種逃避就是,通過不停學習新內容的淺層學習,收獲虛假的學習滿足,來掩蓋自己無法深鉆一門的無能。

因此到處學習是偽努力,深鉆一門才是真用功。

02敢于放慢

急于求成之所以會導致工作與學習兩耽誤,原因在于兩點:

1)投入不足,導致學得不牢

看似學了,但只來得及學了個皮毛。

比如,跟風學了個10天上手數據分析的課程,學完后就自以為掌握數據分析技能了。

對數據采集、數據清洗、數據存儲、數據提取、數據挖掘、數據展現、數據應用這些數據分析環(huán)節(jié)說得頭頭是道,但工作一安排下來,連個最簡單的sql語句都寫不利索,又何談掌握了數據分析技能呢?

2)心態(tài)急躁,導致動作變形

明明10天才能學會或做好的東西,硬是奢望3天就能掌握。

比如,練習邏輯順序,花上十天半個月,刻意做上10來個練習就肯定能掌握。

但有人就是要三天趕完。

每個練習一般人做40~60分鐘,他5分鐘就囫圇吞棗地做完一個,三天結束雖然做了10來個練習,但啥都沒理解。

只能又來了三天,還是如此;再來三天…...

十天過去了,別人都掌握了,他還是開始時的水平。

因此,急于求成的人,因為急,往往能學會的東西都沒學會,能干好的工作也沒干好。

要解決急于求成的問題也簡單,只要敢于放慢。

因為必要的慢更契合學會或干好的兩個客觀規(guī)律:

1、最低投入強度

2、學習曲線中的“高原期”

▼ 1、客觀規(guī)律一:最低投入強度

任何一個稍微復雜點的內容,要學會或干好,都有一個最低強度的投入要求。

只要低于這個最低投入強度,就像燒水的柴火不足一樣,水怎么都到不了沸點。

急于求成的人往往是這鍋水還沒燒開,就急著撤掉柴火去燒另一鍋,另一鍋也沒燒開,又急著回來給前一鍋加熱,沒等到燒開,又趕著去燒下一鍋…...

結果是花了能燒開十鍋的柴火和時間,卻連一鍋水都沒燒開。

但如果能保證足夠強度的投入,守著一鍋水先燒開了,再去燒下一鍋,你會發(fā)現花的柴火更少、時間也更少,但燒開的水卻更多。

▼2、客觀規(guī)律二:學習曲線中的“高原期”

教育心理學中,有一個著名的學習學習曲線,如下圖:

這個曲線揭示了我們學習中的一個很重要的特征“高原期”:

我們在學習或技能的形成過程中,練習的中后期往往出現進步的暫時停頓,甚至下降的現象,這個時期就叫做“高原期”。

只要耐過了這個高原期,后面的學習就會繼續(xù)突飛猛進;也只有通過了這個高原期,才能叫學會了。

急于求成的話,肯定邁不過學習中的這個高原期。

因為這個期間,相較于剛開始的學習,不僅看不到學習進步帶來的樂趣,而且既枯燥,時間又長。

學成往往來自于再多學一會。

只有選擇放慢,愿意花更多的時間,你才能順利通過高原期,進入新一輪的突進期了。

所以你要敢于放慢,盯著一點做飽和攻擊,這樣的學習速度才是最快的。

似慢實快講的就是這個意思。

03舍得留白

安排滿滿當當的問題在于,人被各種事趕著走,每天就像驢拉磨,看似在努力奮進,實則一直原地打轉。

比如,我有個很努力的朋友,每天一定要給自己的行程都安排滿了才安心。

哪怕這天只留了30分鐘的空白,她都覺得很慌,覺得浪費了光陰。

所以每次見到她,都覺得她慌慌張張、急急忙忙的。

即使如此了,她還不滿足。

有一次問我,有什么辦法可以早上5點就起床。她試了幾次都不行,太困了起不來。

我問她晚上一般幾點睡覺?為什么要5點起來呢?

她說,她晚上一般12點睡覺,早起的目的是為了延長一天的長度,現在6:30才起床,每天浪費了一個半小時太可惜了。

這就越走越偏,背離了我們的生理規(guī)律,特別是大腦的思考規(guī)律了。

我們的大腦確實很強大,但也有很多先天限制。

比如要有足夠的睡眠保持清醒;不能同時處于聚焦模式和發(fā)散模式之中。

特別是大腦的聚焦模式與發(fā)散模式,我們要特別留意。

如果每天都安排得滿滿當當,沒有空閑的話,我們的大腦就會一直處于聚焦模式當中。

大腦處于聚焦模式時,會更偏愛于沿用固有經驗,視野也更局限到眼前,以確保我們執(zhí)行力的提高。

如果大腦一直在聚焦模式里不釋放,我們也就會持續(xù)在短視、局限的狀態(tài)之下,不會去思考更長遠的安排,更不會有創(chuàng)新的點子產生。

要從這種模式出來的話,這就需要我們在日程里舍得留白,讓大腦可以進入到發(fā)散模式。

在大腦的發(fā)散模式下,我們才能夠做更全面、長遠的思考,才能夠有靈光一現的超級點子產生。

方向對了,快一點慢一點只是量變的問題;方向錯了,努力越多錯得越多,這是質變的問題。

因此,為了避免只顧低頭拉車,不小心走上了歪路,我們一定要允許自己有閑下來的時間,也抬頭看看路。

正如雷軍所說,不能用戰(zhàn)術上的勤奮,掩蓋戰(zhàn)略上的懶惰。

04結語

有成就的人一定是努力的,但他們是正確的努力。

比如,聰明的人也接觸各種知識,學習很多東西,但他們都是精通一門后再廣泛學習的。

因為只有精通一門后,你才能悟到學會或做好的規(guī)律,開了竅后,再去學習其它知識或干其它事,就更容易干好了。

因此,如果你現在,正在拼命地學很多東西,學習過程中還急于求成,每天的安排都滿滿當當,那我就要建議你停一停了。

讓自己變懶點,少學一點,先盯著工作里需要的知識來學習。

讓自己變慢點,不用那么快,原先準備一個月學完的內容不如試試改成三個月看看。

讓自己變閑點,每天不要安排那么滿,至少每周給自己留出幾個小時發(fā)呆、放羊的時間。

只要你懶了、慢了、閑了,你就會發(fā)現你更棒了,相信我!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YouCore”(ID:YouCore),作者:YouCore王世民,36氪經授權發(fā)布。

關鍵詞: 你是 工作

相關閱讀:
熱點
圖片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