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
終于有人講清楚“找人找錢找方向”了 2021-10-29 09:23:05  來源:36氪

內容來源:2021年9月,中科創(chuàng)星|硬科技冠軍企業(yè)創(chuàng)業(yè)營課堂精華。

分享嘉賓:李浩,中科創(chuàng)星創(chuàng)始合伙人、聯(lián)席CEO。

高級筆記達人|武德

輪值主編| 智勇

責編&值班編輯| 金木研

筆記君邀您閱讀前,先思考:

如何找到合適的合伙人?

創(chuàng)業(yè)初期,如何找錢?

一、識人用人的能力

雷軍說:CEO要花80%的時間去找人,三顧茅廬是不行的,要做到三十顧茅廬。

雷軍這么說,有兩個可能的原因:第一種是雷軍創(chuàng)業(yè)的時候已經不用找錢了,所以,他把80%的時間用來找人;第二個是雷軍對人的要求更高,普通創(chuàng)業(yè)者可能找的是70分以下的人,雷軍找的是90分的人,這樣的人就是稀缺品,就需要花更多的時間。

但是,我們都有一個共識:商業(yè)是一場競爭,對于企業(yè)的發(fā)展來說,人才的數(shù)量和質量決定了你在競爭中的地位。

尤其是早期,千金換一將。當然,初創(chuàng)企業(yè)可能會碰到另一個問題:沒錢,就沒人和你干。

那么,找人也好,找錢也好,你覺得自己憑什么能搞定?

我認為要憑自己對業(yè)務的深度思考,憑自己比投資人、比你更牛的人清楚商業(yè)和產業(yè)的底層邏輯。

如果你在找人的時候,一直不順利,就要問自己三個問題:

業(yè)務思考是否做得足夠好,能否打動投資人和牛人,讓他們相信你?

你付出了哪些,是否真正在承擔風險?

你的格局和戰(zhàn)略眼光是否足夠大?

1.如何選擇合伙人?

① 創(chuàng)業(yè)者心態(tài)和企業(yè)家精神

大部分情況下,創(chuàng)業(yè)早期找更優(yōu)秀的人加盟時,往往你是沒有錢的,更多靠的是你的個人魅力和影響力,讓人家覺得跟著你干有前途。

再往上一個臺階,就是你對企業(yè)美好愿景的闡述能夠說服這些人。這不叫洗腦,叫你對合伙人的大腦操作系統(tǒng)進行升級。

但是,不管如何,合伙人必須有創(chuàng)業(yè)者心態(tài)和企業(yè)家精神。

涉及人才問題主要是“選、育、用、留”。而大多數(shù)企業(yè)往往一開始選人就選錯了,因為都是出于短期心態(tài)選合伙人,什么叫短期心態(tài)?

缺一個市場合伙人,就趕緊找一個有市場經驗的,這個人是否有創(chuàng)業(yè)心態(tài)、價值觀是不是一致可能都是次要的。

所以,找人首先要看的是他有沒有“創(chuàng)業(yè)者心態(tài)”,創(chuàng)業(yè)者心態(tài)主要有三個表現(xiàn):

第一點,主人心態(tài)。

無論何時,始終把自己和公司當一回事,把公司的發(fā)展和自己的發(fā)展聯(lián)系在一起。如果沒有主人心態(tài),你給他多少股權,他都不是合伙人,他就是一個有股權的打工者。

即使你給了他20%、30%的股權,在考慮問題的時候,他想的都是“公司該給我什么”,他從來不把自己當公司的一部分。要利益的時候,他是合伙人,談責任的時候,他是普通員工。此外,往往是先有了創(chuàng)業(yè)者心態(tài),才應該有股權。

第二點,結果導向。

任何事情都要把結果干出來,不講外部條件、不講變化、不講客觀困難,合伙人心態(tài)必須是這樣的。

擅于找原因的都是職業(yè)經理人、員工,合伙人心態(tài)是怎么把事情干成,只講辦法和結果。

換句話說,一個人有沒有創(chuàng)業(yè)者心態(tài),要從動機方面判斷。也就是說,你對一個人好或做一件事時,你的動機到底是想要貢獻,還是想要索取?

第三點,終極思維。

合伙人做事是為了公司的長治久安、持續(xù)發(fā)展,而不是為了短期利益。

但一些員工或者職業(yè)經理人做事只是為了完成當年的KPI,為了獲取高昂的獎金,并沒有考慮最終公司是否會因此獲益。

有以上三個特征,才算是有創(chuàng)業(yè)者心態(tài)的合伙人。

房晟陶把高管分成真高管和偽高管也是一樣,偽高管就是職務上是高管,但是他在心態(tài)和行使的責、權、利方面沒有盡到高管的責任,合伙人也是一樣。

企業(yè)家精神這件事我確實講不清楚,我推薦大家看一下曹德旺的采訪。

② 不斷學習

除了特質,合伙人還要能夠通過不斷學習持續(xù)提高核心班子成員認知的格局和領導力。

我覺得作為創(chuàng)業(yè)合伙人,有時候和夫妻是一樣的。有些人從結婚到離婚,常見的原因就是因為兩個人的成長路徑不一樣,對生活、工作、價值觀、孩子教育都有不同的看法,這些都無法調和,然后分開了。

一個企業(yè)的班子成員也類似,初期大家的認知、追求、愿景都是一樣的,但可能5-10年后大家有了更多的想法,就分道揚鑣了,這很正常,所以要在前期簽好協(xié)議。

核心班子成員是開放的:一是心態(tài)開放,能夠理解公司的發(fā)展對于自身要求的改變。二是圈子開放,外面優(yōu)秀的人能夠隨時進來。破除天花板,讓所有人看到工作的奔頭。

有時候,你別把創(chuàng)業(yè)這個事看得太嚴肅了,它就是一場“贏”的游戲,認認真真把這場游戲玩好就好了。找合伙人是為了贏,如果你能找到更多優(yōu)秀的人共同分擔利益,本質上就增加了贏的概率。

③ 一心二同三互補

選擇合伙人有一個口訣:一心二同三互補——“一心”是有相同的初心,“二同”是價值觀和長遠目標相同,“三互補”是性格、能力和資源的互補。

抗戰(zhàn)初期的黨員都是一心為了黨的使命和榮譽走到一起的,經歷五次反圍剿后,紅軍經過長征到了延安,只剩5000人,之后靠這5000人吸引了20萬名進步青年奔赴延安。

延安吃不好、喝不好,還要冒著殺頭的風險,為什么這批人還要跑過去?就是不忘初心的使命感,沒有其他利益訴求,對黨的忠誠是堅定不移的。

我們說,價值觀不是說什么,價值觀是做什么。

作為創(chuàng)業(yè)者,你也要去了解你的合伙人的價值觀到底是什么樣子的。

他是一個長期主義者,還是一個短期投機者?這很重要,價值觀不正確,就沒辦法長期合作。

能力、資源互補,創(chuàng)業(yè)者基本都能想到,主要講講性格。

或者說,一定要選一個成年的合伙人,成年人能夠更加理性地溝通,未成年人太自我,容易感情用事。

還有就是信念,你要問你和你的合伙人是否是互信的。因為我發(fā)現(xiàn)很多一號位都有會無情地傷害身邊的人,自己還不受傷害,俗稱“蒙面殺手”。

再往下就是合伙人的權責一致,有的時候這件事都做不到。

④ 打造環(huán)境

除了選對合伙人,建立一個好的環(huán)境讓合伙人的發(fā)揮價值,融入組織也很重要,一號位如果沒有這樣的能力,“好人”來了也被逼成壞人了,因為只有底線足夠低,才能生存。

我見過一家公司的兩位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都很強勢,公司發(fā)展得很好,幾十億估值,大股東擔任董事長,二股東擔任總經理和法人,兩人股份差得很多,但兩人將公司的環(huán)境做得特別爛,搞成了兩派。

新人只有投一派才能生活,來公司被問的第一句話就是“你是天派,還是地派”,高薪聘請的高管也是如此。

你說“我既不當天派,也不當?shù)嘏伞?,現(xiàn)場“弄死”(開除),而且還是花股東的錢做這些事情。

現(xiàn)在是行業(yè)很好,所以這家公司的發(fā)展速度大于內耗速度,以后不好說。

因此,回到重點,一號位要處理復雜關系,要對場域負責,要建立真高管團隊,要維護使命、愿景和價值觀,就算是內部競爭,也是為了要打贏外部的仗。

當然,如果打不贏仗,有一個和諧的領導班子是特別丟人的事。創(chuàng)業(yè)是一場贏的游戲,大家玩的是游戲,最后要取得贏。

2.如何選大將?

大將就是將一塊新的業(yè)務交給他,你可以只需要問他要時間和結果的人。

大將有幾個軟素質:

第一,高度自驅;

第二,具有極強的邏輯性和執(zhí)行能力;

第三,對事情有責任心;

第四,具有一顆隨時可修復的強大的內心和身軀。

大將特別重要,公司腰部力量不強或者一塊業(yè)務起不來,就是大將不行。人用對了,事都對了;人用錯了,事都錯了。

比如,余承東就是任正非的大將,沒有余承東,任正非的光環(huán)可能就消失幾個。據(jù)華為內部的人說,雷軍都出來造車了,如果余承東能從華為辭職出來獨立造車的話,肯定可以找到比500億還多的錢,很多人愿意投,這是華為人的看法。

當然,還有人說華為的很多人出來創(chuàng)業(yè)也是不成功的,因為那個平臺太厲害了,厲害到有花不完的錢和資源。

什么人適合做業(yè)務板塊或地域的一把手?

穩(wěn)定性高的人,包括情緒和行為表現(xiàn)。很多人內心追求和外在行為總是不一致,或者說不穩(wěn)定。這類人往往都特別容易抱怨或者負能量,甚至自己特別心累,就很難成大事。

有一些人做企業(yè),抓住了機會,企業(yè)做得又大又好,但是內心覺得這些并不是自己想要的,特別痛苦。

所以,明白自己內心要什么再去做什么,也是特別重要的一件事。

3.如何找到前十位員工?

創(chuàng)業(yè)初期,前十位員工特別重要,這些人就是你的班底成員。

我給大家有一個建議,班底成員一定要“高標準、不湊合”。

因為一開始公司很小、沒有名氣,大家也不知道公司能活幾個月,“好”人不愿意來。

你可能給的薪酬也不高,好人也不愿意來,貴人也不愿意來。但如果一開始招的人標準降低了,給你帶來公司的麻煩和后期的問題是巨大的。

尤其是前十名員工,切忌不能降低招聘標準,很多人說我先招進來干活,然后過一、兩年有更好的人再換,經常性的換,事實證明這件事這樣做不靠譜。

前十位員工的標準就是他有沒有很強的學習意愿、能力和潛力。特別是你干的業(yè)務特別新,在市場上都沒有競爭對手,就應該更關注員工的學習能力、學習意愿和潛力,相反,經驗不是很重要。

4.做事用人,還是用人做事?

用人做事可以理解成:我信任你,你做就好了;做事用人就是:我就要做成一件事,你幫我把這件事完成。

如果一號位對要做的事情已經想得很清楚了,像雷軍,就是用人做事,不用再討論戰(zhàn)略了,就是找認同你的人加入,咱們一起干。

但是,很多創(chuàng)業(yè)者還沒有想清楚,見不同的投資人講的故事都不一樣,甚至碰到一個比自己認知更強的,就跟著人家走了,這就成了做事。

我鼓勵一號位和高管成員做一對一的談話和溝通,高管也要和中層去溝通,中層也要和團隊成員去溝通。

所有人都要明確自己的目標和能力范圍,同時了解上下級對彼此的評價和期待是什么。這是檢驗領導力特別好的方式。

實際上,很多中高層管理者都是靠本能在管理,不靠常識和理性,這會有很大的問題。

5.如何做好溝通和激勵?

① 團隊溝通

當前自己的能力范圍和瓶頸,可能在哪里?哪些事你是有能力去完成的,哪些事有可能會超出你當前的能力范疇?(明確當前能力范圍)

你未來一段時間內,是否有清晰的工作目標或一些預期?(明確目標)

圍繞著你期望達成的那個預期(例如2年內成為一個可以獨立帶領運營團隊的人),你當前還缺少哪些核心能力?(明確需要補齊的短板在哪里)

這些核心能力,我可以怎么幫你去積累和獲得?(明確補短板的方法,如人員培訓)

一款很好的管理工具就是績效面談,應該和你分管的人做績效面談。

下一個階段怎么做,為什么這么做,對全公司的目標怎么看,和全公司目標關系是什么,上級的期望值是什么,要求是什么,時間節(jié)點是什么,現(xiàn)在還遇到的困難,哪些困難需要幫助,上、下級要通過討論解決。

績效面談首先是平等的、一對一的,是深層次的工作關系;

績效面談是分階梯的,比如你跟部門負責人績效面談,部門的負責人要負責給他們部門的每個人做績效面談,這個是很重要的一個事;

績效面談是上下達成共識、上下互相溝通的過程。我覺得一個公司的管理基礎來自面談,有了績效面談以后,才形成了上下的反饋;

② 團隊激勵

第一,團隊激勵不是越高越好,不是越猛越好,一定是合適最好;

第二,激勵不是最終點的,方向是終點。激勵是油門,方向是方向盤,只有在正確的道路上才能猛給油,在錯誤的道路上,給油給多了會出事的;

第三,不要把團隊激勵萬能化,激勵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只能解決它能解決的一部分問題。

此外,薪酬永遠是一個很重要的前提,薪酬水平代表你能獲取人才的層次。

有競爭力的薪酬體系是激勵的前提和保障,工資都特別低,還在設計搞股權激勵,你的假定條件是公司都是合伙人心態(tài),但實際上這不現(xiàn)實。

我認為股權激勵屬于防守手段,只能解決長期利益一致的問題,其他公司在挖人的情況下有一定的困難,股權激勵有時候不如漲工資的激勵效果好,但一定也是要有的。

管理者也不要用股權激勵去掩蓋領導力的缺失、管理水平以及組織能力的低下。

為什么華為員工的奮斗精神這么強?

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他認為他的工作、奮斗犧牲是有意義的。我覺得大家應該多在這件事上下功夫,一定要賦予員工生活和工作的意義,如果你們這件事沒有做好,光用錢、股權刺激,說明你層次不夠。

6.識人用人的總原則

用利益解決驅動力,用壓力解決行動力,用領導力帶動執(zhí)行力,用制度流程解決破壞力;

以文化使命凝聚人,以利益和諧團結人,以制度流程管住人;獎勵積極先進分子,拉攏中間表現(xiàn)不穩(wěn)定分子,淘汰落后破壞分子。

以能力定位子,以結果換票子,以格局定大局。

二、對公司業(yè)務的系統(tǒng)思考能力

1.業(yè)務選擇

簡單地說,定義公司的能力就是對公司業(yè)務系統(tǒng)的思考能力。

關于公司業(yè)務選擇有三點非常重要。

① 方向

是不是一條大道,前景好不好,和當前的社會主旋律是什么關系?

如果方向選錯,就在錯誤的道路上跑得越遠,損失就越大,所以方向的問題要搞清楚。

有一則故事是這么說的:一部電梯里有三個人,一個人做俯臥撐,一個人頭撞墻,一個人蹲著。到了24樓,有人問他們是怎么上來的。有的人說頭撞墻上來的,有的人說做俯臥撐上來的,其實他們都是坐電梯上來的。

有些人總會把自己的成功歸結于自身努力,卻沒想到之所以能成功更應該歸結于歷史進程,大家都是跟著大勢在走,“電梯”就是大勢、是方向。

② 時機

做一件事的時候,時機非常重要,要講清楚為什么是現(xiàn)在,或者你能證明,你做這件事做得不是太早,也不是太晚。因為太早,會死在沙灘上,太晚,就追不上。

③ 切入點

比如,行業(yè)有終端做設備的,有做集成的,有做零件的,有做材料的,你選擇哪一個環(huán)節(jié)做?為什么是這個環(huán)節(jié)?這個環(huán)節(jié)是不是關鍵環(huán)節(jié)?這些有沒有想清楚?為什么是你做這件事,你有什么資源可以干得比別人好?

以上都是業(yè)務層面的事情,再往下看還要回答3個問題:

我是誰?

我為什么要創(chuàng)業(yè)?

為什么成功的人是我?

為什么要回答這三個問題?

因為專業(yè)的投資機構就看這些事,你把這些事講不明白,一定是融不到他們的錢的。他們是機構,有程序、有盡調。而且那些人每天都在看項目,一年看幾百個項目,看得太多了。

2.企業(yè)藍圖的實現(xiàn)源于四基石——使命、遠見、格局、激情

創(chuàng)業(yè)初期,要把使命、愿景、格局和激情想清楚。

① 使命

使命感,是一個企業(yè)的基石。

什么樣的人為了什么樣的目的走到一起,這是企業(yè)存在的終極目標。

真正的好企業(yè)要想招到真正的人才,要想做出一番事業(yè),需要造就每個員工的自我成就感,即一種超出小我的大追求。

真正好的企業(yè)一定有超越金錢之上的追求,因為錢是過于同質化的東西,沒有差異化就沒有辦法吸引到更好的人才。

② 遠見

遠見是解決做什么事情的問題,是前瞻性的能力和基于前瞻的結果展現(xiàn)出的差異化的部署。

前瞻性就是站得高、看得遠,源頭在于你對未來與眾不同的判斷。

你比別人能夠更早、更快、更清晰地看到未來可能展現(xiàn)出來的狀態(tài),就能提前部署,讓正確的人用正確的方法做正確的事情,自然就比別人走得更好。

③ 格局

這里指人生格局,就是人生的空間,即一個人對事物所處的位置(時間和空間)及未來的變化的認知程度——一個人的眼光、胸襟、膽識等心理要素的內在布局,即容人之量、容物之量。

④ 激情

激情是指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熱情。

對工作、對事業(yè)要賦予激情,這是一種可貴的工作狀態(tài)和工作品質,同時也是應對風險和不斷前行的勇氣與信心。

3.每個人要有問自己問題的能力

比如,稻盛和夫說他做企業(yè)的時候,會問自己:我做這件事是為了收入嗎?是為了討好別人,證明自己嗎?

最后,他認為都不是,就是想奉獻,就是想讓更多的人變得生活更好的時候,這就是他的心力和奉獻精神。

如果你是全心全意地信,你在實踐的時候是有力量的,這是“愿力”。它可以改變很多事情的結果,影響很多人的心智,增加追隨者。

當你創(chuàng)業(yè)的時候,別人可以幫你做BP,可以幫你完善,但是靈魂和思想,都是你自己來定的。

三、找錢的能力

1.了解融資的流程

做企業(yè)不融資行不行?

目前來看,不融資不行,現(xiàn)在的競爭環(huán)境跟30年前不一樣,你不融資,別人在融資,把更好的人、更好的技術、市場都拿走了。

融資可以把不靠譜變成靠譜,也可以讓靠譜變得不靠譜。我認為融資也是一場打仗,準備的越充分,勝利的機會越大。

以下問題都需要大家想清楚:

你是否了解完整的融資流程,比如VC內部決策流程,需要準備哪些融資材料,投資人最愛問的問題清單是什么,有哪些應對策略?

如何站在VC的視角,完整梳理你的業(yè)務,提煉項目亮點,讓資本市場能聽懂,感興趣?

投資人投你的本質邏輯是什么?

講你的商業(yè)故事,需要一個完整的邏輯,你的邏輯是什么?有哪些給VC講故事的場景?這些場景的具體應對策略是什么?你又是如何將故事與熱點或風口結合的?

你的估值和融資額是多少?如何算出來的?

對接VC有多少個渠道?如何高效地對接更多資本?

如何進行TS(投資意向書)談判?

準備好以上所有事情,就是為了有效降低客戶的決策難度,同時與客戶建立起有效溝通和信任,之后就事半功倍了。

事實上,至少有一半以上的人,在做這件事的時候都準備得不好,另外最害怕的是融資進入持久戰(zhàn)。

2.關于融資的7條經驗

① 融資的本質是創(chuàng)業(yè)者對業(yè)務的深度思考,對投資機構知識的覆蓋。

不管投資人是問了你一個問題,還是一百個問題,全在你的射程范圍之內,答案你都“提前”為他準備好了。

② 融資是一個算賬的過程,是創(chuàng)業(yè)中重要的因素,甚至是決定性因素。

③ 要和投資人建立信任。

不要指望投資人見你兩、三面,就能融到錢,建立信任特別耗費時間。

④ 要說清楚業(yè)務的天花板和成功的概率。

⑤ 拿對錢。

作為創(chuàng)業(yè)公司,拿不同人的錢,可能命運就不一樣。

如果你僅僅是想做一個生意,或者你對這件事情不太關心,你拿誰的錢是無所謂的,誰的錢都是錢。

但是我告訴大家一件事,資本是有屬性的。比你拿了銀行的錢,就帶有債務屬性,意味著要在流動性和安全性上符合銀行的要求;你拿到風險機構的錢,就要在回報上符合投資機構的要求;你拿了社會大眾的錢,你就要披露所有信息的屬性。

當你走向資本市場的時候,一定要“人和”——拿和你理念相同、價值觀相同的人的錢。

當然,如果沒有選擇投資人的權利,那就另當別論。但是,P2P這類千萬別碰。

⑥ 融資越往后,越要找中介機構。

融資越往后,越必須要找一個中介機構幫你:第一,交易情況更復雜了,顆粒度越來越細;第二,越往后融資越是夾雜著信譽的成分,F(xiàn)A是一種信譽的傳遞和背書;第三,需要的材料越來越專業(yè)了。

⑦ 不要一味追求高估值。

很多人往往抵抗不住估值的誘惑,想著估值一定要高一些。

但我們首先要搞清楚,估值代表什么?估值的本質,代表了你新進一輪的投資人對你有多高的期望和預期,你拿了這個估值后,代表著你在下一輪融資前,必須跑到里程碑,必須滿足投資人開出的條件,估值越高可能會面對更苛刻的協(xié)議條款。

再說一點小提示,條件談下來,哪怕降估值,也不要簽對賭,90%以上的對賭都對創(chuàng)業(yè)者沒有好處。

謝謝大家。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筆記俠”(ID:Notesman),作者:李浩,36氪經授權發(fā)布。

關鍵詞: 找人 方向

相關閱讀:
熱點
圖片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