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
“春天的蔬菜100元一斤,才知道原來我只配吃肉” 2022-03-21 14:03:53  來源:36氪

大家春分吃春菜了嗎?

說實話,對于一個北方人來說,對春菜的概念是有些模糊的。南方人飯桌上必須要有綠色,而北方人飯桌上唯一缺一不可的可能就是大饅頭。

直到自己開始偶爾買菜做飯,才發(fā)現(xiàn)最近的青菜格外豐富,盒馬甚至為此專門開辟了一個“春菜”板塊。

春菜其實本來特指一種萵苣,現(xiàn)在又多用引申義,也就是春季的時令蔬菜。

@華夏風(fēng)物

食有時。從古時起,人們就認為吃時令蔬菜有利于養(yǎng)生,春分時更是有吃春菜的習(xí)俗。采回春菜,和魚肉一起煮湯,就是“春湯”,“春湯灌臟,洗滌肝腸,闔家老少,平安健康”。

放到現(xiàn)在,人們吃春菜是吃一個新鮮和儀式。

人在都市,“過春天”的熱情更加高漲。買郁金香、吃青團、喝春日限定的奶茶;看各大品牌明知不可為還要推出櫻花味食物,漫天粉色花瓣的廣告畫面絲毫不能拯救災(zāi)難一般的口味。

01 春菜貴如油

在春菜里,香椿可能每年都是話題度最高的那位,因為它鮮美昂貴,慣例要引無數(shù)人竟折腰。

今年2月底3月初,央視財經(jīng)的新聞中,在江蘇,香椿已經(jīng)賣到了80元一斤,這還不足以讓人驚訝,因為好一點的香椿芽賣到100多元一斤也是有的。

與之相輔相成的現(xiàn)象是香椿并不好買,因為進價貴,很多攤主選擇干脆不賣。

但一線城市的買菜軟件上從來不缺新鮮種類,你可以花10塊左右買到精致塑料盒子包裝的、拿出來甚至不用怎么清洗、一把品相良好的香椿,代價是按克稱重的一人食分量。

剛好,喜歡在軟件上訂菜的年輕人都在獨居,他們大多沒有挑選蔬菜的能力,同時,根本消耗不了散裝食材的重量。

香椿是椿樹在春天長出的第一批嫩芽,谷雨之前的香椿品質(zhì)最佳,因此,香椿的最佳食用周期只有15天。物以稀為貴,過短的生長周期讓香椿的價格也和其他蔬菜脫節(jié)。

來自盒馬APP

與香椿齊名的第二大春菜應(yīng)該是春筍?!澳刍X香苞初出林,於陵論價重如金”。春筍講究吃春雨后最鮮的那一批,爽脆、鮮嫩,和肉一起吃最好,沒有肉也要用厚厚的油。

買菜軟件上的春筍不叫春筍,叫“手剝鮮春筍尖”,手剝代表人力勞動的溢價,和“鮮春筍尖”合起來頗有炭烤法國犬牙魚(鱈魚)配有機時蔬的味道。

不過春筍比香椿從數(shù)目上來說便宜兩三塊錢,比香椿貴的是蘆筍,因為營養(yǎng)豐富被稱為蔬菜之王。蘆筍中有一個奢侈品種是白蘆筍,能比青蘆筍貴到三四倍,在春天是高檔餐廳的??汀?/p>

來自下廚房@打盹的珊妮

因為來自歐洲,所以配黑松露、奶油這種西餐吃法比較多,在社交平臺上搜索,分享白蘆筍食物的不是定位國外就是在上海。

說起來,培育白蘆筍和韭黃的邏輯差不多,只要控制蘆筍和韭菜不見光,就能得到價格更高的淺色品種。而每天為了防止它長出來見光所操的心就約等于溢價。

薺菜是冬春交界的蔬菜,如果說北方人冬天習(xí)慣囤大白菜,南方人的大白菜就是薺菜。

圖源水印

薺菜是最適合做餡料的青菜,水餃、包子、餛飩、春卷,皆可入餡。南方人的青團風(fēng)靡全國,但我們熟知的基本只有豆沙餡,再不濟加個蛋黃肉松,薺菜餡聽起來仿佛一股清流。它甚至還能做湯圓,薺菜鮮肉湯圓,一定能讓沒聽過的北方人為之一振。

春天的薺菜批發(fā)價格大約在5元一斤左右,在一線城市的買菜APP上,能賣到30-40元每斤。

韭菜則完全不像比喻意義上的“韭菜”一樣廉價。盒馬的一斤韭菜這段時間穩(wěn)定在10.5元左右,要做韭菜炒雞蛋的話,可能盤里的韭菜比雞蛋要貴。計算過后發(fā)現(xiàn)更要珍惜上次在韭菜盒子里放足韭菜的東北飯館。

聽起來無比家常的豆角也加入了貴價陣營,價格和韭菜差得不多;時令的蠶豆近幾天的批發(fā)價格也能達到12元/斤,在超市購買的話大概會翻一倍。

如果說吃菜還不足以紀念春天,吃花是一種更優(yōu)雅的方式。

金雀花并不常見,以“吃花”見長的云南人率先發(fā)掘出這種吃法,和茉莉花一樣,做成炒蛋就能發(fā)揮好食材的味道。

@飯姐姐

蒲公英又稱婆婆丁,味苦清香,能通過憶苦思甜治好老一輩常說我們的“矯情病”;槐花不僅觀賞性好,做食材也是無私奉獻的全能類型。炸、蒸、炒蛋、做餅都能駕馭。

買菜軟件的宣傳語寫“把春天吃進肚子里”,有了這樣的心情,即使這些花賣著和香椿一樣的價格,都不能忍住不嘗吧。畢竟春天轉(zhuǎn)瞬即逝,一定要抓緊時間做限定的活動。

02 “菜比肉貴”是怎么回事?

趁著春天吃時令的菜和花,是件讓人愉悅的事,但對錢包來說,并不那么友好。

今年春菜價貴確實有一些客觀原因。前段時間云南等產(chǎn)地降雪,影響到蔬菜產(chǎn)量,價格也隨之提高。

不過,豬肉的價格倒是一直在跌,個別地區(qū)的特價豬能到5元一斤,可能是某些品種豆角的零頭,對比之下,很容易留下“菜比肉貴”的印象。

隨著產(chǎn) 地交通恢復(fù)和產(chǎn)量增加,春菜的價格應(yīng)當(dāng)有所回落。 比如清明前后,香椿的價格會變得更加合適。

剛上市的時令蔬菜價格高也是正常現(xiàn)象,用絕對值橫向比較的意義并不太大。

而且考慮到100克的香椿炒雞蛋足以讓人吃撐,而一盤像樣的春筍則要用至少半斤,也就是俗稱的“越炒越多”和“越炒越少”,性價比也很重要。

香椿單價看起來唬人,但100克嘗嘗鮮的確是綽綽有余的,有余到一個人洗都費力——因為它真的很輕。

下廚房@端舞要做羅文姬

從實操角度來看,春菜本身并不算昂貴到難以飛入尋常家。

討論時令的原因不如討論人為:在各種等級標簽下,蔬菜變貴早就不是一兩天的事。

我們看習(xí)慣了商家在酸奶上玩花樣,添加的巧克力豆是歐洲進口的,草莓味兒的草莓是丹東精挑細選的,最簡單的酸奶還要加上0蔗糖的噱頭,靠低卡的名義賣上翻倍的價格。

沒想到蔬菜也開始在品牌上做文章,買菜時生怕自己買到什么名貴品種,配不上原始粗糙的廚藝,和捉襟見肘的預(yù)算

一種是產(chǎn)地商標菜。蘆筍分崇明和張掖的,張掖優(yōu)越的自然環(huán)境更勝一籌;普通春筍也遠不如臨安春筍能賣上價,因為后者是深山孕育,更加肥美。

青島膠河的糯土豆皮薄光滑、個大飽滿,普通土豆對比之下黯然失色,這就是蔬菜看臉的世界。

傳說中甘肅產(chǎn)的沙蔥蔥香更濃,讓蔥的地位從配料直接變成了正經(jīng)配菜;雖然蓮藕很好吃,但是湖北脆藕更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孕育出的天然蓮藕,風(fēng)里都是中產(chǎn)的味道。

另一種是二次挑選的精品菜。在香椿的基礎(chǔ)上,有幼芽香椿,口感更嫩,價格翻倍;蒜苔掐頭去尾就是蒜苔中段,人工精選,免去擇菜。

普通韭菜可能一斤不到10塊錢,但更嫩的“本地早春小韭菜”10塊錢只能買到200克;鐵棍山藥也有去皮服務(wù),省了備菜的一大麻煩,盡管價格不止翻倍,但對缺乏下廚經(jīng)驗的人來說稱得上“不得不買的親媽服務(wù)”。

剩下就是有機菜,有機蔬菜的價差和普通蔬菜一直很大,最普通的調(diào)味菜香菜,在菜市場上一兩元就能買一把,但有機香菜價格能達到它的七八倍。生菜3塊錢就足夠一頓的量,有機生菜卻要9.9。

對于恐懼于“菜比肉貴”現(xiàn)象的人來說,大概也顧不上什么化肥、農(nóng)藥的問題了。調(diào)味菜按照香椿的價格吃,不管是幾萬的月工資聽起來都那么奢侈。

03 沒有人比中國人更愛吃菜

雖然前面有拿酸奶做過類比,但蔬菜和酸奶終究是不同的,酸奶再怎么好,也是添加劑居多的零食,有些甚至僅僅是在宣傳上造勢。

蔬菜的溢價遠不到瘋狂的地步,有些產(chǎn)地由于自然環(huán)境優(yōu)越,品質(zhì)的確有能感受出來的好,價貴無可厚非。況且,再怎么說,買上幾種蔬菜也不會比買一份牛肉、魚蝦貴。

作為最愛吃蔬菜的國家,沒有誰比中國人對蔬菜的標準更加嚴格,甚至形成一種執(zhí)念。

有遠在海南的東北人每年秋天都要吃從家鄉(xiāng)寄來的油豆角,離開那塊黑土地,怎么種都不是原來的味兒。

重慶人在機場拎著豌豆顫兒的畫面也成為經(jīng)典。在火鍋店,只有號稱重慶空運來的豌豆尖才值得他們一嘗,雖然大多數(shù)情況下依然會給出差評。

許多愛吃菜的人還有一個種菜夢想。

航天活動之后,人們最關(guān)注的話題是“月球上能種菜嗎”。城市里的陽臺上、小區(qū)空地里,見縫插針種一些簡單的大蒜、西紅柿、青菜,是退休男女的一大樂趣。

挖野菜也是一種特色活動。小時候看《家有兒女》,劉星姥姥打車到京郊挖野菜,后來才知道這是埋在中國人基因里的愛好。

小區(qū)草叢里的馬蘭頭、山坡上的薺菜能讓南方人挖一個春天。即使挖到的成果還不夠開車到野外的油錢和洗車錢,但吃上一口自己動手的新鮮食材,足夠回味好幾頓飯。

挑選各個地區(qū)的蔬菜,或許根本就是投其所好,因為沒有人比中國人更懂吃菜。

春菜價格再漲,大家的餐桌上還是會準時出現(xiàn)香椿和蘆筍,沒有什么比過時不候的春季限定更具吸引力了,當(dāng)對象是蔬菜時,效果加倍。

大家今年吃到了什么春菜?

關(guān)鍵詞:

相關(guān)閱讀:
熱點
圖片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