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7月8日電 題:臺灣青年跨海來:觸摸歷史 收獲好友 打破想象
(相關資料圖)
作者 朱賀
進入暑期,一群平均年齡在20歲左右的臺灣青年跨越海峽,在大陸開啟參訪之旅,他們當中不少人第一次來到北京。
7日,由全國臺聯(lián)主辦的第二十屆臺胞青年千人夏令營結束為期五天的北京總營行程。二百余位臺灣青年分赴河南、河北、上海、山西、內蒙古、寧夏等地游覽交流?;仡櫛本┲?,青年們受訪時說收獲頗豐。
7月6日,臺灣青年登上八達嶺長城拍照留念。中新社記者 朱賀 攝
觸摸歷史:“我登上了長城”
“震撼、壯觀”,走入故宮博物院和八達嶺長城,青年們常常這樣感嘆。參訪博物館、展覽館,也令許多營員感覺“補足了歷史細節(jié)”。
“看到故宮文創(chuàng)就走不動了”,臺灣中國文化大學勞動系碩士生黃小惠在社交媒體曬出所購文創(chuàng)產品照片。故宮貓擺件、印有“御膳房”字樣的冰箱貼、六合同春鑰匙扣……各類飾品裝滿兩只購物袋,她打算部分自留欣賞,部分贈予朋友。
這位笑稱自己是“《甄嬛傳》十級學者”的女孩,認為故宮是一處需要仔細欣賞的古跡,她期待有機會再來探訪劇中出現的翊坤宮、景仁宮。
7月6日,臺灣青年在長城上拍照打卡。中新社記者 朱賀 攝
“長城我來啦!”“我現在是‘半個好漢’,我要征服長城!”站在八達嶺長城上,青年們難掩興奮,體驗了當“好漢”的感覺。
臺灣青年黃志韋說,長城的宏偉險峻世界聞名,游覽發(fā)現“的確名副其實”。他表示,從前便知作為防御工事的長城。如今所處的明長城久經戰(zhàn)火硝煙,依然屹立不倒,是中華文化的延續(xù)、民族氣節(jié)的體現。
收獲好友:“來我的家鄉(xiāng)高雄看看”
站在頤和園的石舫和佛香閣前,臺灣師范大學金融系女生吳羿萱站好拍照姿勢,北京體育大學旅游管理專業(yè)學生楊知微為她按下快門。
和楊知微一樣,百余名來自北京高校的大陸學生作為志愿者參加夏令營活動。五天行程下來,“首來族”吳羿萱和剛認識不久的楊知微成為好友。在楊知微眼中,吳羿萱活潑、開朗、健談;吳羿萱稱贊楊知微可愛,認為大陸同齡人“與想象中不太一樣”,一聊起美食和影視劇,很快就熟絡起來。
7月6日,臺灣青年吳侑庭和曾雋智展示其身穿影視劇服飾拍攝的照片。中新社記者 朱賀 攝
吳羿萱熱情邀請楊知微,“有機會一定要來我的家鄉(xiāng)高雄看看”。臺北藝術大學學生簡宇潔也說,一同參訪的大陸志愿者親切又負責,彼此有許多共鳴。
打破想象:認識真實的大陸
刷新認知、打破想象,是許多青年受訪時表達的最大感觸之一。日常接觸過許多針對大陸的負面信息,但臺灣中正大學政治學系學生劉祐寬觀察到,年輕人會平衡訊息,“不只看傳統(tǒng)新聞,也會接收社交媒體等網絡平臺的資訊”。
劉祐寬說,許多同齡人像他一樣,喜歡觀看大陸視頻網站“嗶哩嗶哩”,也會追《奔跑吧兄弟》等大陸綜藝節(jié)目。刷抖音和小紅書也成為不少人的新習慣。“這些媒介所呈現的大陸,基礎設施建造迅速,景觀各具特色,是一個飛速發(fā)展的經濟體。”
參訪行程在一定程度上也刷新了他的想象:移動支付隨處可見,道路交通井然有序;同齡人熱情好客,校園洋溢著青春氣氛,并無外界形容的“拘謹”。來之前沒想過到大陸交換或深造,劉祐寬說“這次參訪后可以試試”。
臺灣少數民族男生、來自輔仁大學的高捷和姐姐高敏結伴參加此次夏令營。6月初,高捷與伙伴代表學校到福建集美參加兩岸龍舟賽,數年前曾赴深圳參加兩岸棒球交流活動。
今年此行,姐弟二人的目的地內蒙古是少數民族聚居地,他們期待感受不同民族的文化風貌,也盼了解當地如何讓民族文化綻放新光彩。
關鍵詞:
- 臺灣青年跨海來:觸摸歷史 收獲好友 打破想象
- 通訊:仁心仁術造福當地民眾——記中國援助所羅門群島醫(yī)療隊
- 香港青年樂于“轉換跑道”到內地追夢
- 臺灣青年跨海來:觸摸歷史 收獲好友 打破想象
- 通訊:仁心仁術造福當地民眾——記中國援助所羅門群島醫(yī)療隊
- 京東安聯(lián)保險開展7.8保險公眾宣傳日活動,為奮斗者加把勁
- 國資入主后 這一龍頭被申請重整!
- 科大訊飛與華為聯(lián)合打造算力底座 持續(xù)推進星火大模型產業(yè)落地
- 益生股份:公司7月份父母代肉種雞苗報價70多元/套
- 新任河北省委常委張成中已任省政府黨組副書記
- 伊朗東南部警察局遭襲事件造成2名警察死亡
- 多地沖40℃!南北高溫區(qū)將連成一片 基本情況講解
- 兩種醫(yī)生,兩種態(tài)度,他們的經濟收入水平肯定不會在同一層面的
- 內蒙古檢察機關“草原保護協(xié)作統(tǒng)一行動”推進會召開
- 已故設計師VirgilAbloh對邁巴赫的看法是無所畏懼的
- 瞄準“高效清潔”推動能源轉型
- 傳統(tǒng)農耕蘊含低碳智慧
- 百名浙澳青年“打卡”杭州亞運會場館 心心相印盼盛會
- 成渝雙城主流媒體實地探索成都大運會的“生態(tài)密碼”
- “中國是重要的創(chuàng)新源泉”(見證·中國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