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
36氪領(lǐng)讀 | 明明已經(jīng)很努力,為什么總覺得自己不夠好? 2022-01-22 10:41:06  來源:36氪

本文摘編自《過度努力:你總覺得自己不夠好》,周慕姿 著,轉(zhuǎn)載請務(wù)必標明來源及出處。

總在不停歇地往前沖刺,無法停止,因為一停下就感到恐慌……

明明已足夠優(yōu)秀,卻總覺得自己還不夠好……

永遠都無法去麻煩別人,卻又不敢拒絕他人的請求……

甚至即使自己已經(jīng)很努力了,但自我價值感還是很低,一個人的時候經(jīng)常emo,覺得活在一個個套子里,無法選擇喜歡的生活卻還要痛苦堅持,覺得人生沒有意義……

……

如果有上述癥狀,那你大概率就是一個“過度努力”的人了。

“過度努力”,其實是一個我們很少會提到的詞。我們成長在崇尚努力、追求成功的文化環(huán)境中。從小到大,所有人都要求我們要努力、要上進,盡量不要麻煩別人,要多對家庭和社會做貢獻。

努力,是一種非常優(yōu)秀的品質(zhì)。但片面地強調(diào)努力,也會導(dǎo)致一個惡果。那就是,我們很多人只有一直往前努力達到目標的經(jīng)驗,卻從來沒有關(guān)照自己內(nèi)心的經(jīng)驗。

圖源:Unsplash.com

近年來,社會經(jīng)濟的不斷發(fā)展,擺脫物質(zhì)匱乏的我們,開始越來越意識到內(nèi)心問題的重要性。

臺灣知名80后心理咨詢師周慕姿在《過度努力:你為什么總覺得自己不夠好》一書中,就通過8個咨詢者的故事,來關(guān)照讀者的內(nèi)心。

躁郁、上癮、恐慌、暴食、憂郁、冷暴力、情緒失控……書中8位咨詢者雖然表現(xiàn)癥狀各有不同,但他們都是無法走出原生家庭與父母的傷害影響,以“自虐式努力”來獲取認可與價值的“孩子”。

周慕姿通過4次面談,幫助他們內(nèi)視自我、找尋原因、頓悟理解、實際行動,最終與自我和解,達到內(nèi)心的自洽與平和,走向真正溫暖,開啟全新的人生。

快過年了,奔忙一年,即將回到家中,接受父母、家人赤果果“成績驗收”的你,也許能從書中這位撕扯在父母“強權(quán)”與自我人生選擇中,逐漸失衡、憤怒,在工作中情緒失控的醫(yī)生的故事里,找到一些共鳴與慰藉,亦可從他和周慕姿的一次次對談中,得到治愈和自洽,和緩?fù)瑸榘岽u人的自己,為了生存,身不由己的痛苦。

“每天都像在溺水,因為不“有用”就沒有用啊”

“如果不‘有用’,也不努力,那活在這世界上要干什么?”

年輕有為,平時被稱作好好先生的住院總醫(yī)師育仁,因為在工作中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頻繁跟病人、同事、教授發(fā)生沖突,甚至情緒崩潰,被朋友建議來進行心理咨詢。

第一次面談,育仁說自己所在的醫(yī)院,在當?shù)財?shù)一數(shù)二,強者如林,這里遵循著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大家都拼盡全力向前沖,認為只有輸?shù)娜耍艜x開。

同伴的優(yōu)秀,病人的生死,壓得育仁喘不過氣來。在這里,甚至連哭都是在給別人造成困擾。

觀察類綜藝《令人心動的offer 3·醫(yī)學生季》中,浙大博士后學霸劉暢在臨床實習中,萬里挑一的同伴、激烈的競爭和淘汰,讓她情緒崩潰,甚至開始懷疑自己的自己最引以為傲的學習能力。

“病人不需要沒有用的醫(yī)生;而在這種環(huán)境下,只有一直努力變得很強、很棒,才能生存?!?/strong>

你必須“有用”,這是為了別人的需求;你必須“很棒”,這是為了在這個環(huán)境中找到生存的價值與位置。這兩者加在一起時,就成為鋪天蓋地的壓力,也造成育仁無法逃脫的困境和痛苦。

生而為人,我們有自己能夠承擔的痛苦與壓力指數(shù)。育仁面對每天無能為力的生老病死,給他造成極大的創(chuàng)傷;當環(huán)境不能給予太多支持,面對工作的需要,他又必須一直暴露在這樣的創(chuàng)傷下,沒時間,也沒有方式,去消化或面對這些創(chuàng)傷后的情緒時,這些情緒必然會用一些其他的方式讓我們注意到,不論是憤怒、焦慮、抑郁還是難過。

圖源:Unsplash.com

雖然我們可以把很多事暫時壓下去,“關(guān)掉情緒”。但,這個能力如果長期使用,甚至因為太方便或無奈,成為適應(yīng)生活的常態(tài),讓自己隨時都處在情緒隔絕的狀態(tài)下,就會讓人離自己的感受越來越遠,等到發(fā)現(xiàn)不對勁時,往往已經(jīng)很嚴重了。

育仁情緒失控,這就是原因之一。

“爸爸在家里就是國王,沒有人可以選擇‘自己想要的’”

既然如此痛苦,育仁為什么一定要做醫(yī)生?

第二次見面,育仁表示,這是父親的愿望,在他家里沒有人可以選擇“自己想要的”。

育仁有個要求家人必須服從的、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強權(quán)父親,和一個無條件服從父親,只要聽說自己想要不當醫(yī)生,就鬧自殺的母親。他們認為當醫(yī)生非常有面子,強迫育仁從醫(yī),甚至在育仁考上醫(yī)學系后大擺10桌流水席,宴請街坊鄰居。后來也強迫弟弟去復(fù)讀來選擇他們“認可”的專業(yè)。

由于沉沒成本太高也好,因為已成為旁人眼中的成功者典范也罷??忌厢t(yī)學系后的人生,育仁像是踏上了一條不歸路。一旦離開這條路,就意味著你是失敗的,會被釘上恥辱柱,成為他人口中的墮落者。

育仁覺得累,覺得“自己為什么待在這個鬼地方”,但是又離不開。他覺得人生沒有選擇,但也只能硬著頭皮把這條路走完。

觀察類綜藝《令人心動的offer 3·醫(yī)學生季》中,同樣探討過醫(yī)生有多苦的話題,繁忙的工作、巨大的競爭壓力、不容出錯的高標準要求…每個醫(yī)學生都對此醫(yī)生這個職業(yè)充滿敬畏。

他也曾表達過當醫(yī)生的痛苦,但父親只會說“做不到的人,就是永遠不會成功、失敗的人”,“放棄的人,就是抗壓能力太差,所以毀掉了自己的人生”……

對育仁兄弟來說,他們的父親非常強勢,他的情緒就像個不定時炸彈,時常會炸向自己。“爆炸”時,他會亂扔東西、大吼大叫、也曾動手將育仁整個人摔向墻壁,可母親只會哭泣……

周慕姿告訴育仁,關(guān)于父親的情緒,只要他遇到計劃外或兄弟倆沒有按照自己要求的方式去做等,或發(fā)生其他不可控的事情,就會用‘憤怒’來控制全局、控制家人。

而當育仁熟悉了這個模式,在日常中感受到一樣的情況,進而焦慮、害怕時,也可能會去模仿父親的處理方式——用“憤怒”來控制,讓事情重回軌道,變得符合自己的心意。

這就是育仁會跟同事、病人、教授發(fā)脾氣、暴怒的原因。

“為什么我這么努力,還是變得跟我爸一樣?”

面對媽媽的無能,爸爸的暴虐,曾經(jīng)的育仁只能忍耐。他曾許愿,長大后一定不要成為自己父母一樣的人。

可如今,育仁發(fā)現(xiàn)從鏡子里看,那個發(fā)怒的自己簡直跟父親一模一樣,“好可怕”……

圖源:Unsplash.com

有些時候,我們發(fā)現(xiàn)自己已經(jīng)這么努力了,父母的一些讓我們不認同的部分,卻還是進入我們的骨血、成為自我的一部分,這是一個不小的打擊。

對育仁來說,長時間害怕自己會像爸爸那樣脾氣不好或暴力對待別人,這樣的恐懼與羞愧感,讓他更加努力去當一個好好先生,盡力控制自己的脾氣,努力做到父親要的標準,讓自己可以好好在父親手下存活;同時,他也提醒自己,更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希望有一天可以脫離父親掌控的恐懼。

但是,努力了許久,有些事情還是徒勞無功:那么努力,自己卻還是和父親一樣,不能控制自己的脾氣,傷害了身邊重要的人。這造成很深的“無力感”。

同時,習慣用“自己”去努力滿足別人的育仁,發(fā)覺在工作中無法一一完成和滿足大家的需求,又會進一步加劇這種失望和無力。

這些自我懷疑、自我厭惡,覺得自己沒有用、沒有能力,又會勾起更深的“羞愧感”,進一步讓育仁情緒失控,去責怪別人。但他心里又很清楚,這是因為自己能力“不夠”所造成的……

“原來我是對自己生氣,發(fā)現(xiàn)我做不到這件事,讓我很難過”

周慕姿告訴育仁,承認自己“沒用”、“不行”,對他來說很難。

因為“每件事都要做到、做好,做不到就沒有用”,“自己要有用”就是他自小的生存策略。而在醫(yī)院這個強者如林的殘酷環(huán)境中,育仁的失控和失能感,會讓他進一步焦慮、自我厭惡、自卑,進而憤怒。

“憤怒”是一種有力,甚至是可以“控制全場”的情緒,因此常被拿來使用、幫助掩蓋那些難以面對的復(fù)雜情緒,如果可以用“憤怒”把事情怪到環(huán)境或是別人身上,對某些人來說,更是一種有用的“防衛(wèi)”。因為那讓我們不用處理、面對自己的羞愧感,可以轉(zhuǎn)而責怪別人、要求別人。

圖源:Unsplash.com

這樣自己的感覺就會好一些。

但,就算把無能感往外丟,讓自己可以去責怪別人,對于這樣的自己,育仁仍然是厭惡的;因為,曾被父親的憤怒深深傷害過的他,對于自己也做出類似讓別人受傷的事,無法自我原諒。

因此,育仁在“責怪自己”與“責怪別人”之間搖擺。不管是哪一邊,他都不覺得自己是好的,也都無法接納這樣的自己。

其實,育仁最不滿意的人,是自己。他痛恨自己不夠強、不夠有用,不足以對抗父母的命令。他想逃離的,也不僅僅是醫(yī)院這個環(huán)境,還包含在這個環(huán)境中不夠好、不夠完美、不夠讓大家開心又滿意的自己。

………

明白這些后,育仁在周慕姿面前,釋放地哭了很久。

承認自己的選擇,不只是承認責任,更是承認自己的力量

最后一次面談,育仁表示最近輕松很多,不會再像以前那樣發(fā)脾氣,也會更加積極、認真的看待這份職業(yè)和工作。

因為在自我回顧時,他發(fā)現(xiàn)雖然很痛恨父親的專制,讓他無法選擇自己想要的職業(yè)和人生,這導(dǎo)致他現(xiàn)在每天好像在溺水也必須咬牙做下去,但在整個過程中,自己也不是完全沒有抉擇權(quán)。

如今的結(jié)果,其實是他在權(quán)衡利弊,認為當一個“體面”的醫(yī)生,可以讓自己過上更好的生活,有能力擺脫父親的控制后,順勢而為做下的。

當育仁理解到這是自己的生存策略,他徹底與自己和解了。

同時,面對醫(yī)院繁忙和高壓,面對父母、旁人的期待,他也接受了。

承認自己的選擇,不只是負起自己的責任,也是承認自己的力量——相信自己有能力做選擇。

不過,有時候因為太苦,要承認是自己的選擇,是非常困難的。特別是當身邊的人對自己很嚴苛,而自己為了適應(yīng)生活,又內(nèi)化了別人的標準當成自我批評的要求時——

勇氣,常在這些批評下消耗殆盡。

當我們愿意理解:自己的選擇,只是為了生存、為了適應(yīng)而做,它們沒有好壞;當我們能給自己一點同理、一點溫柔,一些空間,能夠好好呵護自我,讓自我能夠伸展時——

自我會慢慢長出力量,面對這個世界;

也將有勇氣與彈性,讓自己的人生有其他選擇的可能性。

于是,我們不再只有努力做到別人標準的“正確答案”,而將能慢慢建立自己的標準,找到屬于自己人生的答案。

圖源:Unsplash.com

如今,年輕的職場人們,被996、OKR、釘釘群等套在了“公司”和電腦前,活成了一個個套中人。

當年離開校園時,豪情壯志想要做出一番成績,過上有滿足感、愉悅感和幸福感生活的美好愿景,已化作交不完的房租、永遠見底的存款和想裸辭卻怕失業(yè)的生存壓力……

當我們開始抱怨自己被生活和現(xiàn)實所迫,無法做出自己想要的選擇,只能痛苦的堅持現(xiàn)狀,開始抑郁、失衡、發(fā)脾氣時……

可以回想育仁的故事中,周慕姿與他的對話,內(nèi)窺自問:這樣的現(xiàn)狀,自己是否完全無能為力?

也許,你會有新的答案和勇氣產(chǎn)生。

同時,也要提醒大家,上文的故事和相關(guān)圖書只是他人經(jīng)驗的分享,起到參考作用。如果你真的察覺到自己精神或心理有異樣,請一定要及時去尋找專業(yè)人士的幫助。

最后,希望我們都能在2022年,做一個關(guān)照自我,內(nèi)心自洽的人。

作者簡介

周慕姿

心理咨詢師,心曦心理咨詢所創(chuàng)始人。2017年誠品書店暢銷榜冠軍、金石堂“十大影響力好書”、博客來年度暢銷Top2《情緒勒索》作者,《情緒勒索》一書已售出中文簡體、韓文、泰文、印度尼西亞文等版權(quán)。另著有《關(guān)系黑洞》《他們都說你“應(yīng)該”》兩本書。

周慕姿希望心理咨詢工作能幫助人看到自己的選擇“是怎么被困住”,還有“為何被困住”的;然后幫他們看到“自己擁有的能力”與“其他的選擇”。她相信,我們擁有“選擇的自由”,若能以“真實的自己”面對生命,我們就能掙脫無形的束縛,獲得真正的自由。

關(guān)鍵詞:

相關(guān)閱讀:
熱點
圖片 圖片